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回收报废车的地方叫什么

  

  工人师傅熟练地操控着叉车将“黄标车”玻璃击碎。崔正博 摄

  每一辆驰骋于城市道路间的车辆,都曾陪伴主人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。若干年后,油漆脱落,玻璃上满是裂纹,有的甚至早已不存在。近一年的时间里,本报记者多次走进位于经开区的渭南最大一处汽车报废场,见证每一辆爱车生命的终结。在这里,记录下机械化时代里,以汽车垃圾为生的一群人的生活现状。

  作为渭南最大的一家汽车报废场,这里数以万计的废旧汽车堆积如山。若不是亲眼看到,很难想象,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。各种货车、卡车、小轿车等早已面目全非,它们被叠加在一起,有5、6米高,大量的轮胎被拆卸下来,堆积起来,很多人把这里叫“汽车坟场”。扑面而来的是刺鼻的柴油、汽油的味道,工人们正忙碌地对车辆进行拆卸,身旁是随处可见的汽车零部件。

  报废场的一角,一辆达到报废标准的“黄标车”被送来,只见拆卸师傅熟练地操控着叉车将“黄标车”玻璃击碎。回头看时,车主早已不见了踪影,无疑是他不忍看到这残忍的一幕。很多车主表示,汽车已达报废年限不送去回收厂,只是因为多年的陪伴早已有了感情,心生不舍,更不愿亲眼看到自己的爱车被拆成零件。

  穿行于堆积如山的废旧车辆残骸间,一个用汽车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大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眼球。工人们说那是几个工友工作之余的创意之举,算是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丝乐趣。

  眼前,一个小孩的身影穿梭于废弃车辆间,在这破落的场景中略显鲜活。报废厂里随处可见由报废汽车改造而成的“家”,虽然小,但一应俱全。于昌国就是其中一员,来自河南的他已在这里干了5年,报废场内每一寸的土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。

  “我们这里是一个小‘圈子’,常年有30余户来自各个的地方人在这里干活。平时中午,为了节约时间,基本就在改装的车辆上凑活眯一会,晚上才回租住的房子。”工作间隙,于昌国向我们讲诉着这里的故事。

  除了居住的“家”,有的工人还利用废旧车辆改装成小卖部,使得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
  环望四周,报废场内几处地方冒着浓烟,工人们或手持撬棒,或拿着氧气焊枪,对各种汽车进行拆卸分解。“这就是个熟练活儿,分解大货车比较简单,小汽车由于线路复杂,比较难拆。基本上一个人半天就可以拆一辆车。”工人师傅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,氧气焊属于危险工种,除技术要求高以外,氧气焊烧所产生的烟雾中还含有大量有毒气体。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只有焊烧工人戴着防毒面罩,常年处于这种烟尘缭绕的环境中,他们的健康问题更让人担心。

  由于目前钢铁市场行情不太好,价格由最高时每吨4000元左右跌到现在700元左右,费力分解后低价卖给钢铁厂回收,中间赚不到差价,这些使得汽车拆卸工人越来越少,给汽车回收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  近几年,陕西省“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”计划行动的实施,报废车辆增多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,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,报废汽车必将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方向。

  

  工人师傅熟练地操控着叉车作业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废弃车辆堆积如山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工人师傅坐在拆卸下来的凳子上耍闹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工人们师傅手拿氧气焊枪对汽车进行拆卸分解。崔正博 摄

  

  拆卸下来的轮胎也是宝。崔正博 摄

  

  车场内用汽车零部件组装成的大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眼球。崔正博 摄

  

  车体经过改装后,生活气息越来越浓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吃饭喽。崔正博 摄

  

  缝隙生长出新的生命。崔正博 摄

  

  经过改装的汽车家门口,狗儿休息等待主人归来。崔正博 摄

  

  一妇女买菜归来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在浓烟下作业。崔正博 摄

  

  装卸汽车废件。崔正博 摄

  

  准备做饭。崔正博 摄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